- 灵渠
- 又名湘桂运河、兴安运河。
在广西兴安县境内。
是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。
秦始皇为统一岭南,命史禄于公元前223年至214年兴修。
沟通湘漓二水,联系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,长34公里。
历代屡有修建。
初名秦凿渠,后因漓水上游为零水,亦称零渠、澪渠,唐以后改今名。
主要设施是在湘江中以长方形料石迭砌成锌嘴状分水工程,后接左右延伸的人字形大小天平,把湘江水分成南北二渠分别注入漓江和湘江,因有三分漓水七分湘之说。
在渠道水浅流急处筑斗门,提高水位,使船只通行。
唐有斗门十八,宋为三十六,清为三十二。
灵渠的斗门为船闸的先导,是世界上最早的运河通航措施。
渠上有石桥多座。
渠岸有三将军墓。
堤上的四贤词、飞来石有许多唐宋以来题词碑刻。
灵渠的兴修,促进了中原和岭南经济文化的交流。
解放前年久失修,堤坝崩塌,渠道淤塞。
解放后经多次修建,成为兴安重要农田灌溉河道。
渠中可泛舟,两岸桃红柳绿,风景佳丽。
China Attractions dictionary (中国名胜词典). 2013.